盤龍古寺現(xiàn)貌
盤龍古寺位于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合利大街北首,始建于明朝萬歷二十六戊戌年(1598),歷史悠久,佛教文化底蘊深厚。
建寺因緣
合利原名蛤蜊港,瀕臨黃海。這里常起海嘯,致使生靈涂炭,民不聊生。一盛夏之夜,又見風起云涌,暴雨如注,驚濤拍岸,海嘯肆虐,頓時漁民哭喊震天,哀號動地。一時天降祥龍,惡斗海魔,一番烏云滾滾,電閃雷鳴之后,海魔敗遁。
祥龍受傷后盤踞于蛤蜊港口一株大榆樹下,歇息至天蒙蒙亮,隨風向東南而去。此后,這里風平浪靜,生民安樂,商賈云集,成為射陽河入海處著名漁港。
時人為答謝祥龍,便在祥龍盤歇之處建盤龍庵,供出海漁民、燒鹽民眾、來往商賈、地方百姓燒香拜佛,以求平安如意,那株大榆樹則被百姓稱為“盤龍樹”。?
萬歷三十五戊申年春(1608),蓮宗八祖蓮池(祩宏)大師應信眾之禮請從杭云棲振錫盤龍庵,并更名為盤龍寺,時香火旺盛,海眾云集。
至清道光年間(1840年前后),該寺仍占地 150余畝,香火鼎盛,殿宇更加雄偉,鎦素云集,并承祖訓專弘念佛法門,八方靈氣匯聚一寺。
山門有一楹聯(lián):“明八祖祩公開山,念佛法脈傳盤龍";東廊一回聯(lián):“水流圩下圩流水,龍隱洞中洞隱龍”;西廊一回聯(lián):“游洪澤,下黃海,三百里射陽河有爾當家;戲人生,傲王侯,一小座盤龍寺是吾托命”。寺院延至文革初徹底被毀不存。
古剎重輝
幸蒙各級俯順下情,落實宗教政策,2003 年經阜寧縣人民政府批準,在原址復建盤龍古寺,并禮請香港大嶼山寶林禪寺上圣下一長老弟子安徽大九華山衍力大和尚卓錫。
現(xiàn)已建成山門、圍墻、天王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殿、地藏殿、大雄寶殿、三圣殿、藥師殿、藏經樓、伽藍殿、祖師殿、財神寶殿、法堂、念佛堂、齋堂、僧寮、鐘樓、鼓樓、佛教書畫展覽館、方丈院、接待綜合樓、居士樓等仿古建筑工程,占地近百畝,總投入上億元,已具十方叢林規(guī)模。
盤龍古寺航拍
山門
天王殿 鐘樓
觀音殿
文殊殿
普賢殿
地藏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三世佛
大雄寶殿海島觀音
三圣殿
禪堂
禪堂
念佛堂
水陸內壇
水陸內壇
地宮
地宮
藥師殿
藥師殿
藥師殿
2010年7月20日,新加坡圣寶回歸華夏舍利護持中心,欣聞八祖道場在復興,特贈稀世圣寶佛腦舍利三粒,作鎮(zhèn)寺之寶。
2011年3月18日,四川甘孜縣喇榮無明佛學院分贈供奉已久的鎮(zhèn)院之寶天降舍利七粒,為寺院增光添彩。
48米高漢白玉舍利寶塔具亞洲漢白玉塔之首。塔身四方,供奉著漢白玉釋迦牟尼佛站像。一層供奉漢白玉四大天王。二層供奉青石四大菩薩。一層內佛教四大名山五百羅漢堂,二層內中國白陶瓷浮雕釋迦牟尼佛一生壁畫,世界第一,穹頂內供奉佛腦、諸圣舍利。
漢白玉舍利寶塔
寺院的建筑和舍利寶塔別具一格,殿宇宏偉壯觀,佛像莊嚴,環(huán)境優(yōu)美。百年雁來棗古樹和盤龍棗樹、牡丹百花苑,更是艷冠古今,奇絕天下,百米佛教文化長廊詩畫內容豐富多彩,讓人心恣平和,怡得自然。
傳印長老親題“蓮宗八祖道場”
時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傳印長老親賜墨寶“大雄寶殿”和丈室“名藍得主”及照壁“蓮宗八祖道場”;寶島星云大師 2011年應邀蒞臨寺院,親賜墨寶“衍生力道”。
2014年,衍力大和尚升座慶典合影
演覺大和尚代表中國佛教協(xié)會,祝賀衍力大和尚榮膺盤龍古寺方丈
現(xiàn)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演覺大和尚,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心澄大和尚,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江蘇省佛教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秋爽大和尚,中國佛教協(xié)會常務理事、江蘇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能修大和尚等多次親臨寺院指導,鞭策大眾精進修持。
寺院秉承八祖祖訓,嚴持戒律,老實念佛,已成為江淮第一念佛道場。
中興開山方丈
現(xiàn)任中興開山方丈衍力大和尚,字果勤,江蘇阜寧人氏。1960年2月出生,大專學歷。
1979年8月,在九華山祗園寺出家。1982年9月,在九華山依香港寶林禪寺上圣下一長老座下剃度又依上慧下心老和尚修行。
1986年,本山受具足戒。1992年,又增受律宗名剎寶華山戒體,并于2014年升座。
現(xiàn)任江蘇省佛教協(xié)會理事、鹽城市政協(xié)委員、鹽城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阜寧縣佛教協(xié)會會長、盤龍古寺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