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興東南佛教勝地——大潮山福源禪寺

來源:大菩文化發(fā)布時間:2021-11-03

原標題:大潮山福源禪寺

宜興福源禪寺(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妙月)


寺周環(huán)境清幽(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果然)


太湖西擁大潮山,萬丈青蓮一水環(huán)。

佛殿高凌銀漢表,禪房多住白云間。

散花龍女乘風去,乞食山僧帶雨還。

記得攀籮登絕頂,仰探月窟俯塵寰。

——明代工部侍郎沈輝《題大潮寺》


大潮山福源禪寺,原名大潮庵,坐落于江蘇宜興東南五十里,古稱“陽羨東南第一峰”的大潮山松竹中,始建的年代已無法確考。


南宋偏安江南,文化中心南移,禪宗臨濟獨興,江南佛教寺院林立。據(jù)明代胡濙《大潮福源禪寺記》記載,大潮庵元末遭兵毀,明朝洪武初年,高僧雪庵凈禪師顧瞻遺址,以為從此廢墜,甚是可惜,于是罄捐己貲及眾所施,為之重建。南宋建庵無疑,或許更早。


明永樂初年,朱棣下令編纂《永樂大典》。一年后書成,朱棣認為遵循儒家正統(tǒng)太過,沒有兼收佛道之書,同時聽說建文帝還隱姓埋名在佛寺中,于是特命和尚出身的姚廣孝再次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借此機會,廣招天下高僧,赴京??狈鸾探?jīng)典,以找到建文帝,根絕后患。雪庵凈禪師也在欽點之列,但不知何因,“雪庵西去杳無蹤”。


雪庵凈禪師西去,弟子們不思進取,漸見寺院宇廡等屋俱各頹廢,徒弟道性不勝惶恐,以為若不早作打算,將會損毀師父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由是道性于正統(tǒng)初率智賢等眾徒經(jīng)營綜理,首茸大雄寶殿,以及山門、法堂、伽藍殿、祖師殿、天王諸殿,側房、僧房、庫房、谷倉、廚房、浴室等也依次完工。嚴像設于殿堂,鳴鐘鼓于晨夕。凡是寺院所應有的,無一不具備。寺院雄偉壯麗,規(guī)制大備,為前所未所有。


正統(tǒng)十二年(1447)二月十七日,道性命智賢具奏朝廷,準許將宜興東南七里瑞云山已廢“福源禪寺”的舊額,移于大潮山重鎮(zhèn)山門。為了示別于已廢之舊寺,明英宗賜額“大潮福源禪寺”,道性領符作住持。道性成為大潮山重開山門的一代宗師。正統(tǒng)十三年夏,道性又命智賢齋戒沐浴,不遠數(shù)千里,具事狀到京師謁見朝廷禮部尚書胡濙,為之作記。胡濙為此撰寫了《大潮福源禪寺記》


大潮山福源寺,自正統(tǒng)年間規(guī)制大備后,歷朝又各有續(xù)建。景泰四年(1453),明代宗敕賜藏經(jīng)一部建閣。弘治十五年(1052),南京工部侍郎沈暉致仕而歸,出資修繕福源禪寺,并為胡濙所撰《大潮福源禪寺記》刻石,題跋立碑。香火不斷的大潮福源禪寺,最后也隨著明王朝的覆滅而頹廢。


清朝順治七年(1650),僧行楫重修寺院,增寺田一百二十畝。為了便于管理寺產(chǎn),在距山寺三里的烏溪河南岸滄浦,建立了下院,即滄浦禪院。從此寺分上下二院,山寺正院專管接待之事,下院專管寺院田產(chǎn)之事宜,僧多居下院。


乾隆四十九年(1784)十月,當?shù)剡M士崔應書、舉人沈振翔偕縉紳耆老崔坤英等重建滄浦禪院,延僧鷲峰為主持(《重建滄浦禪院碑記》尚存)。咸豐初,僧青蓮重修下院。(咸豐)十年(1860)下院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亂,僅存?zhèn)任萑?。光緒十一年(1885),里人再建滄浦禪院。


民國時期,舉國百業(yè)頹敗,寺院也難逃其厄。建國之初,寺之上下院,都僅存?zhèn)任輧扇骸?/p>


天王殿(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妙月)


大雄寶殿(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妙月)


寶相莊嚴(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妙月)


清凈莊嚴(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妙月)


海島觀音(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妙月)


玉佛殿(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妙月)


地藏殿(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妙月)


收攝身心(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妙月)


宜興東南的佛教勝地、登高攬勝之處(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攝影:妙月)


欣逢盛世,宗教信仰自由。1995年11月,經(jīng)宜興市人民政府批準,大潮山福源禪寺舊址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F(xiàn)方丈果興法師及住持常清法師率眾僧人為重建福源禪寺,共發(fā)宏愿,聚沙成塔。先后建成地藏殿、天王殿、藏經(jīng)殿、三圣殿、觀音殿、伽藍殿、大雄寶殿及招待所、庫房等百余間,塑佛像百余尊。興建3000米“小長城”,觀景亭五座。而今福源禪寺規(guī)模宏大,香火興旺,已經(jīng)成為宜興東南的佛教勝地和登高攬勝之處。(文/宜興福源寺 圖/妙月 果然)

編輯:妙澄 責任編輯: 張妙

?